【高产】冬暖大棚西葫芦密植高产栽培


冬暖大棚西葫芦密植高产栽培冬暖大棚西葫芦密植高产栽培选择适宜的品种 宜选用生长势强、坐果率高、结瓜早、结瓜期长的早青、阿太等品种 。 播种 9月至10月上旬浸种催芽, 出芽后播种 。 栽种600平方米的大棚约需苗床28平方米, 可采用营养土块或营养钵育苗, 每钵播1~2粒带芽的种子 。 播种时, 使种子的芽朝下, 将种子平放, 播后盖土1.5~2厘米厚 。
苗期管理 发芽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8~30度, 夜间15度以上 。 当大部分种子出苗时, 揭去地膜并进行少量通风, 降低温度, 防止形成高脚苗 。 此时, 白天温度要控制在20~25度, 夜间12度左右 。 第一片真叶展开后升高温度, 白天温度要达到25~28度, 夜间15度左右 。 定植前1星期降温炼苗 。 苗期不进行地面追肥, 可于第一片真叶展开后, 叶面喷施2~3次浓度为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 有条件的地方, 可于第二片叶展开后, 每天日出后蔌卷草苫后进行二氧化碳施肥, 浓度为800×10-6~1000×10-6, 每次进行1.5~2小时, 可明显提早和增加雌花分化 。 苗期勤喷水, 保持畦面见干见湿 。 第二片真叶展开后, 叶面喷洒40%乙烯利2000倍液, 7天后再喷1次 。 2叶期进行倒苗, 拉断伸出土块外的根, 促进土块内生根, 4叶期定植 。
定植 定植前1星期施肥、整地 。 墒情不足时, 施肥后要开沟造墒 。 施肥要足, 每600平方米大棚施优质圈肥或鸡粪7200~9000千克, 磷酸二铵80~100千克, 钾肥30千克, 施肥后深翻30厘米以上 。 选晴暖大气定植, 按大行距60~65厘米, 小行距50~55厘米的规格开沟, 沟深5厘米左右 。 将苗子按40厘米距栽入沟内, 浇水后取土培, 垄, 垄高与土块齐平, 垄宽30~35厘米 。 栽苗后用地膜覆盖小垄沟 。
定植后的管理 定植后封闭大棚, 白天温度保持在30度左右, 夜间15度以上 。 西葫芦叶大易萎蔫, 白天要及时放草苫遮阳降温 。 缓苗后降低温度, 白天控制在25度左右, 夜间12度左右 。 坐瓜期要适当提高大棚温度, 白天保持在25~30度, 夜间15度左右, 结瓜期的最低气温不低于10度 。 缓苗后及时浇水棵水, 并结合浇水冲施1次肥料, 到结瓜前不再浇水追肥 。 坐瓜后开始浇水追肥 。 冬季浇水要遵守“五浇五不浇”原则, 即晴天浇水, 阴天不浇水;午前浇水, 午后不浇水;小水勤浇, 不大水漫浇;浇温水, 不浇冷水;在地膜下浇水, 不在裸露在垄沟内浇水 。 每10~15天冲施1次肥料, 每次每600平方米交替冲施磷酸二铵20千克和饼肥(或鸡粪)沤制液300千克 。 盛瓜期要进行趺面追肥, 每7~10天1次, 可喷施浓度为0.1%的尿素、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00倍糖水混合液, 也可喷施叶面宝等微肥补充微量元素 。 坐瓜后, 还要施二氧化碳气肥, 施肥浓度为800×10-6~1000×10-6, 每天1次, 每次施2小时左右 。 瓜蔓上大部分瓜采收完后停止施肥 。 瓜秧甩蔓后, 拉铁丝吊绳 。 用绳缠住瓜蔓, 把瓜蔓吊起 。 大棚西葫芦因无昆虫授粉, 不易坐瓜, 故必须进行人工授粉 。 可在每天上午6~10时摘下已开放的雄花, 用花蕊徐抹雌花柱头, 每朵雄花可为3朵雌花授粉 。 授粉的同时, 还可用20×10-6~30×10-6的2,4-D涂抹花柄或用30×10-6的防落素喷花, 以提高坐果率 。
收瓜 元旦前开始收瓜, 根瓜要早采收, 以免坠秧 。 一般在开花后10~15天、瓜重250克左右时收瓜 。 以后的瓜可适当晚收, 以增加瓜重, 提高产量, 收获期可持续到5~6月份 。
防治病虫害 (1)白粉病:发病初期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杀病菌, 每次每600平方米大棚用药200~250克 。 也可叶面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 (2)灰霉病于发病初期用10%速成克灵烟剂熏杀病菌, 每次每600平方米大棚用药200~3250克, 也可叶面交替喷洒50%速可灵可湿润性粉剂1500~2000倍液, 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 (3)蚜虫:可用杀蚜烟剂熏杀, 每次每600平方米大棚用400~500克, 熏杀3小时 。 也可叶面交替喷洒灭 杀毙600倍液, 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 。 (4)白粉虱:可用敌敌畏熏杀, 也可交替喷洒10%朴虱灵乳油1000倍液和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 。

推荐阅读